韭零后思维图鉴:财富和成功似乎理所应得
引言
不久前,我校孙铃老师受人民日报数字传播《会聊》栏目的邀请,在节目中畅谈财商教育,之后于泳红老师同孙铃老师一同出席了2021年国民财商教育发展白皮书发布会,两位老师就财经素养和财商教育的话题做了相关汇报,可见财商教育和提升国民财经素养的重大意义。那么,90后年轻群体的财经素养如何呢?他们是如何追逐财富的增长和事业的成功呢?让我们看看一些研究和调查的发现:
超前消费已成90后的趋势
虽然很多公众号文章说:90后开始默默存钱了,90后开始吊打消费主义了,但根据2020年国内某高校对本校大学生一项调查显示,月生活费不足1000元的学生中有36.7%的学生使用蚂蚁花呗,而生活费在1000-2000元之间的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比率高达49.1% (李璊璊, 于玥, 马芳, 2020)。这一结果表明,超前消费的趋势正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
90后大量涌入股票基金市场
基金新发市场曾在一年内出现两次单月破5000亿份的纪录,分别是2020年7月和2021年1月,这期间吸引了大批新基民入场。根据Mob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新增基民中超五成为90后,并且90后在开始工作的两年内开始理财,理财意识比父母辈提前10年。大家都期望借助股票基金,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图片来源:2021年“韭零后”基民人群洞察 - 知乎 (zhihu.com)
可2021年年初基金的暴跌,让原本靠基金实现提前退休愿望韭零后们,直接体验到了被“社会毒打”的滋味。
创业、实习只为有朝一日能够走向人生巅峰
在大williamhill园里不乏有热衷于实习、工作、参与创业团队实践的同学,当你问起他们:“这么早出去实习,你的目的是什么?”多数人会告诉你:“多看看、多学学。”如果进一步提问:“你打算通过实习学什么”的时候,对方往往一时语塞,回答不上来。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但是他们在内心一定有一个期望:当前阶段性的打工只为早日不打工。据一项曾对20多个省市的5万多网民做过一项创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从来没想过创业的人只有3%;40%的人经常有创业冲动、或者经常在琢磨这件事;30%的人偶尔会想一下;19%的人已经在创业的路上。这一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都渴望通过创业来逆天改命。
图片来源:中国创业意向调查 - 发现报告(fxbaogao.com)
据以往的研究显示,第一次创业失败概率90%,二次创业的失败概率为80%(彭德倩, 俞陶然, 2015)。创业成功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却让人趋之若鹜,难道真是这一届的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吗?
心理学解释与分析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90后的年轻人不用像父母那代为吃饱穿暖而担忧,底层的物质方面需求基本能够满足,从而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进发。人们渴望成功,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享受。
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家庭,很多人从农村或者小县城来到大城市学习和工作,见过了许多同龄人的成功案例和故事,形成了未来可期的人生假设,于是便开始琢磨自己如何才能像他们一样年少有为,但越是急功近利,越是容易陷入到思维和认知的误区,常见的思维误区有以下几点:
忽视基本概率
如果采访那些北漂一族的年轻人们,为什么北京的生活如此艰苦,还要选择留在这座城市打拼?最容易听到的一个回答便是:“大城市机会多,万一我就成功了。”正是凭借“万一”的心态,大家把人生当成了一场赌博,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赌徒,冲着那一丝希望,心存侥幸地为自己的人生下注。在经济心理学中这一现象是由于人们忽略基础概率导致的,一个事件成功的概率实际上是由基础概率和事件自身概率共同决定的,而人们往往容易忽略基础概率(窦东徽, 于泳红, 2019)。
举个简单的例子:机械班的男生(共30人,其中♂:28人;♀:2人)会比心理班的男生(共30人,其中♂:2人;♀:28人)更难在班上找到女朋友。原因是,作为机械班的某男生(1/28),即使该男生外貌条件非常优越(自身概率高),但由于女生只有两个(基础概率低),因此依旧难以找到对象,而心理班的某男生(1/2),即使外貌条件一般(自身概率低)(勿对号入座),但是班上女生数量多(基础概率高),更容易成功。在创业求职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容易忽视基础概率,而一味认为仅凭自己的努力便可成功,这显然陷入了忽略基本概率的思维误区。
幸存者偏差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为人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散播了成功焦虑。网络上充斥着个各种各样“年少有为”、“一夜暴富”的视频和资讯。诸如20多岁年入百万甚至实现财富自由的的资讯扑面而来,B站、知乎人均985的学历令普通大学生怀疑自己究竟是人才还是人渣。
网络上充斥着“英年暴富”的诱导信息
每个人都想向成功人士学习如何成功?却没人意识到,他们先是幸存者,最后才是成功者,于是便掉进了幸存者偏差的误区里。幸存者偏差是指信息来源仅限于幸存者,忽略了亡者身上所隐藏的信息(吴烨, 吴亭, 张博坚, 2019)。并且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传播路径的短程化和爆发性的特点,能够迅速制造一套强势的话语体系,从而强化了幸存者偏差的影响(常江, 2019)。
《成功与运气》一书的作者弗兰克指出:如果你认为精英们之所以成功,就全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外加在人生重大关头做出了理性的正确选择,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你们没有关注过他们的运气。这些社交媒体上年轻的“成功人士”有着我们不了解的背景,很多人不知道,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董事,父亲是西雅图著名律师;巴菲特的父亲是国会议员 。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我们不得不承认成功是难以复制的,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所以说,在学习成功者为何成功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更要从失败的人那里总结为什么失败,因为成功路上,很大程度上是个避免失败的过程。
确认效应
所谓确认效应是指人们喜欢过滤掉与自己的现有观念相矛盾的新信息,而固守自己错误的观念。通俗地说,人们只听自己想听的,只信自己相信的。如果一个人对某种成功故事坚信不疑,特别是面对与自己过去观念相反的一些观点时,会本能的通过诸如合理化等方式进行过滤或反击。这样便会导致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容易出现过度自信或是盲目乐观。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那些明明清楚可能性不高,但却依然义无反顾的年轻人特别“虎”的原因 。无论是意识层面的认知失调理论还是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都告诉我们,人们非常擅长自我欺骗,但无论我们怎么欺骗自己,问题始终存在,总是要面对现实,究竟是要活在自欺欺人的童话中,还是选择做一个面对现实的社会人。
重视财商教育,提升财经素养
90后的年轻人踏上了中国从贫穷迈向小康的时代列车,铺天盖地的成功神话迎面袭来,一个着急,就容易铤而走险,成为了人傻钱不多的韭菜代言人。这一切问题的背后是财经素养的匮乏,根据中央财经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结果,认为财经素养主要包括三个结构:财经价值观、财经能力、财经知识(辛自强, 张红川, 孙铃, 于泳红, 辛志勇, 2020)。重视财商教育,从这三个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的财经素养,树立正确的财富意识。
图:财经素养三元结构
最后,正如孙铃老师在节目中所倡导和呼吁那样,大家不要做金钱的奴隶,做好一生的财富规划,无论是从技巧还是理论层面都应该保持淡定的心态。如果我们努力了没有结果,就让我们放下对财富的执着,开始拥抱我们平凡的人生吧。
但接受平凡这件事的确很难,正如前文所说,人们会为了那一丝的希望,怀揣着万一的心态去奋斗着,拼搏着,一年复一年地“卷”着。我们只希望,如果你“卷”累了,别忘了还有那平凡且朴实的生活在等着你,回过头好好地看看它的模样,它始终向你张开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