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其特点是,事先并不知道什么措施可行或不可行,需要在具体背景和过程中寻找解决方案。这种模式的鲜明特点是:经济改革需要的是一种战略性的、分轻重缓急和先后次序的方法,而不是开列无所不包、细目清单式的方法;对经济增长的硬约束作出准确诊断并集中力量加以解决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进行试验和政策创新;对于西方那种普适性的改革药方保持清醒的头脑;重视保留和运用政策手段,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促进多元化。
其二,持续连贯的经济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各自推动的国家政策,从战略角度来看,不但前后一致,而且是继承关系上的不断推进和完善。特别是前30年的政策震荡,尤其凸显了后30年政策连贯持续的重要和可贵。
其三,高投资率和高储蓄率。大量的储蓄和富有成效的投资是高速可持续性增长的关键。尽管国内外不少人士对中国较高的投资率和储蓄率非议甚多,但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现代化过程,投资拉动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重要的增长推动因素,需要改变的是投资的效率,而不是否认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其四,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上个世纪90年代后,经过前期工业化的积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并逐步由制约发展的瓶颈转变为促进发展的推进器。比如,到2008年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第二大高速公路国,电话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互联网上网人数居世界第二位,等等,大大优化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深度、广度和潜力。
其五,强大而雄厚的人力资本。目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1978-2008年累计毕业普通本专科毕业生3521万人,研究生210万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仍会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继续存在并得到质的提升。
其六,繁荣而活跃的多种所有制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国有经济实现了从绝对垄断到合理布局的战略性调整,非公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国所有制结构实现了从国有经济的一花独放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转变。
——《嘹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