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官方数字是件很让人纠结的事情。就在前不久,北京招录大学生“村官”,本科报名人数比往年有所下降,对此,北京市人保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报名总人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说明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比往年要小。(《新京报》5月7日)不想,一个月未到,北京团市委、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布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专科学历和本科学历人群中,接受“零月薪”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18.5%和20%。(《京华时报》5月24日)本科生比去年一下子高出近19个百分点,这又让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充满担心。
在我看来,刚发布的这个报告,不是在帮大学生就业,而是在害大学生。其一,所谓的大学生容忍“零月薪”是一种误读,与其说他们容忍“零月薪”,不如说他们是无薪实习,或者曲线就业;其二,这种误读客观上加重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恐慌,用人单位会因此更有底气不给大学生开高工资。
研读新闻才知道,大学生容忍的“零月薪”工作,不过是实习。而实习,很多时候,别说不从实习单位领工资,有的还得向单位付实习费呢。大学生容忍“零月薪”,目的是想通过这么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留在所在单位。“接受零月薪时限最短为1个月,最长可达半年”——换句话来讲,大学生只是把这段时间当做积累经验、获得工作的一个就业技巧而已。怎么能够因此推断大学生容忍“零月薪”呢?
这样的误读固然是吸引眼球,但其危害不小。如前所述,一些用人单位就会抓住这样的社会心理,不愿给大学生出高工资;一些不良用人单位,更可能将一年到半年的“零月薪”容忍期,视作骗取大学生免费劳动的机会。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我们不需要缩小,也不需要夸大。缩小,不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但夸大,也同样会伤害大学生就业。任何政策都有滞后性,肆意放大,只会造成恐慌,帮扶政策还没来,自己都给自己吓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