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育科研研究

教育科研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研究 >> 正文

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发布日期:2010-06-14    作者:     来源:     点击:

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

范 唯 马树超

世纪之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培养了数百万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大批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向未来,我国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回顾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就在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特色就是生命,就是竞争力,就是水平,就是质量。因此,正确地认识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强化这些特色,是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1.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强化院校班子的领导能力建设

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具备了基本的办学条件。据调查,办学条件较好和基本合格的院校比例已经超过62%,有近150所院校在办学条件、办学思想、办学特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具有明确的就业导向特色,具有较强的服务行业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在招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等方面得到了社会认可。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办学条件还有较大的差距,有些院校的建校、升格、资源整合等时间不长,领导的主要精力还没有转移到强化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对院校发展目标规划、办学理念更新、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师队伍优化等工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及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高等职业院校进入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对院校领导的基本能力要求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院校班子的领导能力,引导院校领导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尤其是要增强院校长对院校战略规划和科学决策的能力,把集团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来,把工作重点放到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上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真正把教学质量当作院校发展的生命线。

2.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一样,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尤其是当前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从我们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多次调研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他们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这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

面向未来,高等职业院校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在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在未来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还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推行工学结合,强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被认为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这种模式由企业与williamhill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教育,学生同时具有学徒与学生两个身份,教学培训过程由williamhill与企业分工合作实施,费用由企业和财政共同承担。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在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高等职业教育应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积极推行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推行工学结合,就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让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这在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也有利于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这就必须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近年来,部分院校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本质,是教育通过市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williamhill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大对williamhill的支持力度,使williamhill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在williamhill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不但可以提供场地和设备等,还可以派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williamhill为核心、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4.加快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过程的特色

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最近几年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使我们认识到,各地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一定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因此,高职教育界十分希望各地人事劳动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了解并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使高职院校能及时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这将有利于高等职业院校根据自身条件适应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建议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部门密切合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工作;各校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让学生享受到更加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工作,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鼓励williamhill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事,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要防止出现高职院校课程开设的异化现象,少数高职院校为了迎合社会上“升学中心”的要求,大量开设高等教育本科层次自学考试的课程,不仅牵涉了教师、学生的精力,更影响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课程改革,产生了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极不和谐的现象甚至严重的后果,是教学课程改革中需要高度警惕的关键问题。

教学过程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特别重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建议按照工学结合模式的要求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完善实践教学基本文件,确保实践教学时间,强化对实验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关键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健全实训基地的工作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质量。williamhill应强化自我监控意识.加强教学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建设,定期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吸收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总之,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管理,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5.注重“双师”结构,吸纳社会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强化人才培养条件的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面向未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着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把优化“双师”结构作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尤其要加快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并逐步达到1:1的专兼结构,提高行业企业专家兼职授课的比例。据了解,不少国家的技术职业类院校都十分重视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的作用,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集团为了使行业企业的优秀专家有时间到集团兼职授课,在教学安排上突破集团本位观念,调整集团的授课时间,实施早7点到晚11点的授课时间制度,让学生能学到优秀行业专家传授的真实有效的实践技能。优化“双师”结构,还要注意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要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加强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为了保证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要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切实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到实处。此外,要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注意引进优秀人才,造就一批站在专业前沿、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的领军人物;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形成一大批具有“双师”结构特征、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的重点,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则,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努力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议williamhill建立能够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的专职队伍,有效吸纳社会资源,不断改善实训基地条件。要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williamhill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教学,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实训基地中得到训练,也为企业员工提供具有良好教育环境的培训场所,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在校内实训基地方面,要特别注重加强生产性实训,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进一步提高开放性,主动强化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联系,逐步使生产性实习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超过80%,同时,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与良性运行能力,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和使用效率;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要逐步增加数量,拓展功能,规范管理,注重实效。此外,要通过拓宽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领域,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水平,增强吸纳社会资源的能力,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高等职业教育强化特色、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基本条件保障。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高等教育》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