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育科研研究

教育科研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研究 >> 正文

在校企深度融合中确立办学特色

发布日期:2010-06-14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校企深度融合中确立办学特色

王修书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程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当务之急是准确定位,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指向,努力办出特色。多年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williamhill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校企共建,调整专业设置,深化教学改革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自身优势,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与优势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williamhill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便是应校联合办学董事单位的需求而没立的。1997年初,根据企业建议,williamhill和焦作电缆厂联合向省教育厅申报“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并于1998年招生1个班。williamhill与电缆厂一起设计培养计划,同时为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决定在该专业采用“2+1”产学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即前两年在williamhill组织教育教学,主要以学习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主,同时开展相应的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第三年到企业组织教育教学,以顶岗实习为主,结合生产学习专业课,毕业设计课题全部是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实际课题,专业课教师和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绝大多数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1998年初,williamhill又抓住教育部启动高工专第四批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设工作的机遇,先后与不同企业联办了“机械制造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汽车拖拉机制造与维修”等专业,和电线电缆制造技术专业一样,这些专业全部采用“2+1”产学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williamhill借鉴加拿大荷兰德集团职业教育的办学经验,采用能力本位教育、课程开发的方法,与企业一起设计人才培养计划,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4个专业先后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高工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实施“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学生通过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实训一年,不仅了解了社会、企业以及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同时也受到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管理模式、质量意识、竞争意识的熏陶,培养了学生敬业爱岗的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高职高专院校要想办出特色,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统领一切工作,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育人质量。对于企业来说,育人质量与其产品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williamhill与企业之间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取向。近年来,williamhill在校联合办学董事会这一校企合作机制下,与企业开展了深度合作,所有专业都成立了由相关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同对教学计划的修订、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开展建设。

在培养计划的制订过程当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企业需求,认真分析工作岗位职责,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培养计划的调整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按照“2+l”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对教材进行建设,形成具有“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精品课程和教材共26门,使教学内容更具应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多年以来,williamhill特别注重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校办董事会为依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建设实训实习基地,产学合作向纵深发展,合作的形式、途径日趋多样化。

二、校企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办学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企业的满意度作为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最直接的动力是希望williamhill为其提供优质的、与其自身特色相吻合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合作解决技术难题,使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

加强合作,校企共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williamhill出台了《横向课题管理办法》,鼓励教师依托校联合办学董事会,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积极与合作办学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共同开发研制新产品。近年来,williamhill与合作企业联合开发研制新产品8项,参与企业科技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其中为新乡第一拖拉机厂成功改造了“机架冲压成套模具”,仅此一项就为该厂节约资金100多万元;为安阳机床厂解决了“机床噪音测试诊断与控制”技术难题等,企业给予williamhill高度的评价,产学合作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优势互补,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需要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而高职高专院校是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聚集之地,具有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williamhill要借助教育资源优势,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产品研发;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和企业生产实际,开展科研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具体技术问题。

人才互通,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要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人力资源整体水平需要不断提高,而企业本身不具备培训功能,高职高专院校应主动承担为企业培训的任务,充分利用williamhill自身师资优势,将williamhill作为企业的培训中心,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培训,为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williamhill从企业引进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到williamhill作为专任或兼职教师,优化了教学队伍;每年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并出台了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进修的实施办法,以此来增进校企之间的人才互通。

三、校企共赢,搭建合作平台,探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必须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否则只是短期的合作行为,而不能形成长期的合作机制。高职高专院校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根据企业的需求,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1.建立校企合作的管理协调机构

基于互惠互利、双向共赢的思想,williamhill于1996年牵头成立了由省内外34家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现已增至60多家)组成的产学合作教育暨联合办学董事会,并以此为依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在联合办学董事会的框架之下,企业可以从williamhill获取人才支持、技术支持,开展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攻关,通过williamhill培训企业员工,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层次和技术等级等;williamhill也从企业得到了实习基地、资金、设备、兼职教师队伍等办学资源,更端正了办学思想,明确了办学方向。

2.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校企互动参与联合办学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教师参与企业科技攻关和为企业服务的积极性,williamhill制定了《关于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进修的实施办法》、《横向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前,必须有半年以上时间到企业锻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寻找课题,承担项目,并对在企业锻炼过程当中表现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这种约束和激励机制,williamhill教职员工参与到企业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课题研究中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同时,williamhill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使在企业生产一线具体的工艺、流程能够在课堂、实训基地得到传授。

3.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的契合点,努力开辟校企合作新途径

williamhill在大力实施和强力推进“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新途径、新模式,促进williamhill和企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先后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新机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根据校企双方的实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社会适应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企业在williamhill设立单项奖学金,借以吸引优秀的毕业生;根据企业的需要,结合williamhill的专业特色,建立了十几个就业基地,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扩大了williamhill的就业渠道,保证了williamhill的“出口”顺畅。

经过12年的探索发展,williamhill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持完成的《关于高职高专产学合作“2+1”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必由之路——产学研合作教育操作指南》一书,将williamhill的“2+l”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williamhill在校企合作中找到了办学的路子和教改的方向,形成了“把满足用户需求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不断彰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并于200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十一五”期间,williamhill明确提出“发挥精品效应,创建名牌williamhill”的办学思路,坚持并不断创新“2+l”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总框架下的各种教学模式。只有与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积极推进校企的深度融合,使人才培养工作更贴近生产经营实际,提高毕业生就业数量和质量,为企业输送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产学合作教育道路才能愈走愈宽广。

【作者系河南机电高等专科williamhill党委书记】

原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