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育科研研究

教育科研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研究 >> 正文

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发布日期:2010-06-14    作者:     来源:     点击:

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马树超/范唯

自2006年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地方政府对高职教育予以空前重视,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动服务社会,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突破传统本科压缩饼干教学模式,确定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强化实践教学,通过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企业的认可度;强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升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于国家战略实施全局,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跨区域共享。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初步显现。事实证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推动了专业改革,奠定了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与本科院校以学科建设为重点不同,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的关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这个挑战,就是在规模急剧扩大的条件下,高职院校办学模式与教学质量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突如其来的就业难寒流。这个机遇,则是高职院校必须加快走出传统模式,提高专业教学的适应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凸显特色和优势,凝聚起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新共识。应在示范院校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加大专业改革力度,加快专业建设步伐,并以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成果为标志,促进高职教育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一、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突破办学资源不足制约发展的瓶颈

在过去的10年,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得到迅猛的发展.独立设置院校数从431所增长到1184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1%;2008年高职教育招生数达到311万人,比1998年增长了6倍,在校生近900万人,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短缺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在这一状态下,只有依靠校企合作办学。坚持特色,以不断深化改革的思路来谋划科学发展,高职教育才能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办出高水平。

专业改革与建设坚持就业导向,强调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发展来解决问题,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也是突破教学资源瓶颈的有效举措。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实践已经表明,仅仅依靠williamhill、课堂和实验室,依靠书本知识学习,是难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的。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实行开放式办学,开展校企合作,采取措施在专业教学中增加具有企业界丰富经验的专家,使行业企业直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以工学结合的途径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这个意义上,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朝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方向发展。这个平台就是把企业的设备、标准、师资、需求拿过来,让学生们在平台上学本领,既为williamhill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也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共同分担办学成本的问题。其建设应该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管理平台的建设者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探索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实践先行者。芜湖职业技术集团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奇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订单班,通过“校企共定教学方案,校企共选订单学生,校企共享教学资源与生产设备,校企共管教学过程,校企共监教学质量”,建设以“教学合作、管理参与、文化融入、就业订单”为主要内涵的“融入式”校企合作办学管理平台,既保证了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还使得企业将学生当嫡系准员工培养。在国际金融危机汽车行业大裁员背景下,奇瑞汽车公司宁肯裁减合同员工,也舍不得放走“奇瑞”班的学生,与浅层次校企合作一纸协议型订单班在金融风暴中被退订单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校企合作的管理平台下,师资队伍建没要将“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重点。随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师队伍及能力结构都明显不能适应新的要求,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障碍。只有在密切产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稳健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使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第一线兼职教师相结合,形成新的师资队伍组织模式,才能实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质的突破。要根据专业(群)人才培养需要,williamhill专任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发挥各自优势,逐步实现分工协作、术有专攻、各司其职,形成公共基础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同时,创建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规范考核、运用激励,保证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力量、完善结构、提高水平,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提出“双师结构”概念及折算方式,是高职教育人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大制度性改革,对于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化实践教学和基础课两个系统建设

高职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其是践行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将育人作为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应对经济危机下毕业生就业难题对我们提出的新挑战。一方面,专业改革与建设必须坚持就业导向。就业导向的专业建没,就是要把服务就业、促进就业的理念贯穿至3年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毕业生就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使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不仅成为专业建设的结果,而且当作推进专业改革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正如齐齐哈尔职业集团作出的有益探索:专门成立职业发展中心,并将职业指导机构职能由williamhill中心的管理型转向学生中心的服务型,构建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规划为切入点、以品德教育为重点、以真实职业环境为背景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专业改革与建设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模式。所谓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把主要力量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阶段,要把提高质量作为主要的发展任务,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因此,要努力抓好实践教学、基础课两个课程系统建设.也就是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实习、顶岗实习)要成系统,基础课教学要成系统,并使两个系统相互交融。实践教学成系统,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系统设计符合本专业需求的实习实训,不是为了突出工学结合而片面加强实习实训,而是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手段、方法、安全和管理等做好综合安排;要做好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使它成为顶岗实习前的准备;要做好顶岗实习的计划,加强管理,保证教学功能的最大化。同时,基础课教学也要成系统。应区别于岗位培训,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培养出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

三、注重培训功能的拓展,发挥终身教育的重要作用

从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其发展和变革的源泉,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方法和手段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对长期从事传统产业的劳动者提出了新的技能要求。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困难,不少表现为就业的结构性摩擦,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这些都为高职教育拓宽培训功能提供了新的机遇。建设学习型社会,使职业教育成为“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高职院校不仅要承担适龄青年的全日制教学课程,也要为社会大众提供动态的培训课程,承担起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的重任。为此,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应注重培训功能的拓展,走出校园,主动承接企业培训,在企业内为企业培养在职人员。培训内容应覆盖技术应用各个层次水平,尤其是面向企业在职员工技术更新的最前沿内容。能否做好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专业建设的水平。与此同时,面向希望继续接受培训的企业在职人员,面向希望更换职业或者返校“回炉培训”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向为了充实自己而希望学习新专业或新技能的人们,广泛开设专业培训课程,并使全日制课程和培训课程相协调,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服务,以服务求支持,以“有为”求“有位”,在为社会作出贡献中实现自身的持久性、连续性发展。这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青岛职业技术集团与海尔集团合作建立“海尔家电集团”,从培养“家电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到培养既熟悉家电维修技术业务又具有家电产品售后服务管理和营销能力的复合型“家电产品售后服务经理”,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集团累计为海尔集团及其售后服务网络培训工程师、家电售后服务人员超过1万人,并建立了由集团主导、海尔集团参与的集人才培养、培训、实训、技术攻关、课程开发、教材开发、师资共享、售后服务示范于一体的海尔服务中心,成为海尔集团售后服务示范基地、家电维修技术攻关中心、培训教材产出中心、人才培养培训输出基地。集团为企业提供的培训服务赢得了企业的支持,海尔集团已作出规定,售后服务网络人员必须持有青岛职业技术集团培训结业证、国家职业资格证和海尔家电维修上岗证才能上岗;将新产品和新设备及时送进海尔集团供教学培训使用,为集团发展和专业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了保障,提升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海尔集团先后有8名学生获得技师职业资格;在海尔集团工作的学生中有108人担任了事业部部门主管和经理等职务,年薪为5万到15万元;先后有25批次、62名毕业生被推荐到设立在新加坡的惠普、西门子、索尼等公司的分支机构就业,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推进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提高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评价的权重

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专业教学统筹学历知识和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标准,充分重视社会评价尤其是用人单位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办学者或教学者自己的评判。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制度性保障,将有效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统筹兼顾学历和职业要求,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把相关专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一个条件,充分利用williamhill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内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务管理等基础条件,在颁发专业学历证书前,使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应当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支持下,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直通车”试点工作,努力在专业建设中实现四个统筹兼顾:统筹专业教学计划,兼顾专业教学覆盖职业标准和专业标准,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达到职业资格标准;统筹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兼顾专科学历教育知识与职业资格能力;统筹“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兼顾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统筹考核评价,兼顾学历标准和行业企业要求,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使毕业生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集团在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的支持下,在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控制技术、酒店管理3个专业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直通车”教学模式改革试点,按照上述四个统筹兼顾组织教学,学生毕业时不用专门参加由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举行的资格考评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而是在完成教学课程之后可直接获得相关工种的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3个试点专业毕业生获得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都已超过85%,走出校门就是一名高技能人才。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下,不仅就业率居自治区前茅,而且专业对口率高。从业收人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大部分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效果显著。

五、提高并形成政策合力,推进院校品牌专业建设

近年来,伴随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部高教司积极调整相关政策,为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特征明显,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制定政策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以强化高职特色为重,强调内涵建设;把握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专项投入的政策机遇,强力推动高职院校加快改革;把握政策出台的节奏,形成政策合力。例如,联袂出台《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标志着高职教育政策在强化特色、加快改革、提高质量三个方面的重点引导。两个文件的主题“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本身就显示了政府主导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决心。此后,又把握了高职院校评估方案改革对强化高职教育特色的导向,重视国家级精品课程对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导向,调整教学名师奖和优秀教学团队奖评审对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导向,形成了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合力,为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下一步,建议完善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推进内涵发展不断走向深入。

推动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工作,要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基础课教学的系统建设.并使这两个系统之间交叉融合,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更重视学生发展能力培养,使专业建设在相关产业、行业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职教育品牌专业至少要在10个方面具有指导意义:(1)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育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既是专业建设的结果,又是专业改革的依据。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有计划、有制度、有条件、有成效。(2)具有办学管理平台特征,能够把企业设备、标准、师资、需求拿过来,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学到本事。(3)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建设,从目标、手段、方法、安全和管理等方面做好综合考虑和系统设计。(4)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加强生产性实训环节并使其成为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区别于普通本科大学实验室以及工厂车间。(5)学生毕业前半年的顶岗实习要有计划,有落实,重管理,见成效。(6)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和沟通的双证书实施有制度,有成效,学生学业与就业有效衔接,毕业生就业有质量。(7)根据专业特点合理确定基础课教学的比例,区别于职业岗位培训,基础课教学也要成系统。(8)增加培训课程设置,面向行业、企业、新农村建设,面向毕业生“回炉培训”,面向从事新职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在终身教育中发挥作用。(9)具有“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特征,实践环节多用企业兼职教师,形成专兼职教师的人事分配管理制度与改革保障。(10)明显具有服务全国或区域相应产业、行业的能力,对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本文形成过程中听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的重要指导意见;上海教科院郭扬研究员参加了研究及起草工作]

【作者单位:上海教科院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