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主持发布会。(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续梅:
各位嘉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是12月7日,大家都知道,是大雪节气,同时对于我们教育系统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就在5年前的12月7日,也就是2016年12月7日,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
2021-12-07 14:30:04
续梅: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1-12-07 14:31:44
续梅:
五年来,高校思政工作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和成效?今天我们请来了多位嘉宾,来为各位作介绍。这些嘉宾是: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魏士强司长、高等教育司武世兴副司长、教师工作司黄小华副司长、社会科学司宋凌云副司长。我们还特意邀请了一位省级教育部门和一位高校的代表,他们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闵辉副主任,还有清华大学向波涛副书记。
下面,首先请魏士强司长介绍五年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工作的总体情况。
2021-12-07 14:32:1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介绍5年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工作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魏士强: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5年前的今天,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党组带领全战线久久为功,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21-12-07 14:33:51
魏士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在这其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下面,我重点围绕以下两个方面作一介绍。
2021-12-07 14:34:27
魏士强:
第一方面,5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进展和成效
5年来,教育部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照当时出台的中央2016年31号文件,台账式推进落实9大类108项任务,持续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2021-12-07 14:35:14
魏士强:
一是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5年来,我们牢牢把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主线,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出台了关于进教材的工作指南,分段分科推进,覆盖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37家全国重点马院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并作为必修课程。紧扣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考察高校时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致信回信精神,通过“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校园巡讲、网络巡礼”“我们都是收信人”等活动,广泛开展全覆盖、全方位、全融合的宣传教育。
2021-12-07 14:36:15
魏士强:
二是切实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牵头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williamhill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召开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就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明确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等制定印发专门文件,推动高校着力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工作,培育创建全国党建示范高校20所、标杆院系199个、样板支部1655个。统筹强化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组织员等队伍建设,推动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双带头人”配备比例超过95%。
2021-12-07 14:37:45
魏士强:
三是持续巩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5年来,不断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典礼仪式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日常。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抗疫斗争、建党百年等重要节点和重大主题,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主旋律,深入开展“青春告白祖国”“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等活动。今年,我们围绕建党百年,广泛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音乐党史”等活动,通过情景体验、社会实践、艺术展演、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重温党的历史、感悟伟大力量、汲取奋进力量。
2021-12-07 14:38:01
魏士强:
四是全面推进育人体系建设。5年来,我们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遴选8个省(区、市)、25所高校、92个院系开展试点工作,引导各地各高校把工作重点和目标落实在育人效果上。推动高校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详细规划了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等7大体系建设任务,督促各地各高校以3年为周期台账式推进落实。结合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指标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等评估重要指标,纳入各类巡视督察、干部考核重要内容。5年来,各高校探索形成了一批可转化、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培育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400个,2021年相关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对思政工作表示满意,给予了较高评价。
2021-12-07 14:39:33
魏士强:
五是着力推动思政工作改革创新。5年来,我们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强化“大思政课”善用之,组织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等工作,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互联互动。创新推动网络育人,连续举办“一节一推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创作了百余万件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充分发挥200个高校思政公众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统筹推进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和协同育人体系改革,推动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创新打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
2021-12-07 14:40:43
魏士强:
六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5年来,不断配齐配强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数量大幅增加。截至今年9月,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共有21.87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7万人,师生比达到1:171。培养培训更加系统,巩固完善“部、省、校”三级培训研修体系,教育部层面每年线上培训7万余人、线下培训5000余人。5年来,共遴选产生3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和70名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调查显示,约95%的学生对辅导员等思政工作队伍表示满意。
2021-12-07 14:41:37
魏士强:
七是更加提升工作合力。5年来,我们坚持协同联动,不断强化工作合力。一方面,强化部内协同,教育部各司局和直属单位明确职责分工、主动对接沟通,共同推进工作,形成了畅通高效的协同机制。另一方面,持续加强与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及中央媒体协作,共同打造了一批品牌活动,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5年来,高效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查显示,99.4%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广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
2021-12-07 14:42:22
魏士强:
第二方面,下一阶段的主要考虑
面向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质量和水平。
一是抓理论武装,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明年,我们将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加强系统谋划。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集中专家学者、一线骨干等力量,为师生提供理论问答和热点解读。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指导高校迅速兴起学习热潮,形成“领学、研学、联学、互学”的立体式学习氛围。
2021-12-07 14:43:33
魏士强:
二是抓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立德树人走深走实。在巩固经验基础上,推出并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构建面向新百年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新格局。统筹各方力量,搭建各类具有重大牵引功能的平台基地,为高校提供优质资源供给和丰富实践载体。把育人工作各项政策和举措落地落细到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
2021-12-07 14:44:25
魏士强:
三是抓队伍提升,深入推进思政骨干队伍建优建强。首先将按标准配齐作为工作底线,对没有达标的地方和高校进行督办,督促他们落实政策要求。更重要的是将工作重点放在思政工作队伍能力提升上,制定专门计划、打造重大平台,围绕基础性建设、提升性扶持和示范性奖励等方面,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优建强提供支撑和保障。
2021-12-07 14:45:58
魏士强:
四是抓机制创新,着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效高质。进一步推广“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创新,扩大试点范围,今年达到100所试点高校,2022年建设1000所试点高校,2023年力争实现全覆盖。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赋能精准思政工作,运用大数据分析找准工作切入点,联通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辅导等工作形成系统解决方案,切实推动精准思政落地落实。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2021-12-07 14:46:09
续梅:
感谢魏士强司长,接下来请武世兴副司长介绍课程思政工作有关进展情况。
2021-12-07 14:47:3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介绍课程高等williamhill课程思政建设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武世兴: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等williamhill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五年来,高教司和各地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williamhill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动所有高校所有课程都担负起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2021-12-07 14:48:48
武世兴:
第一,全国课程思政建设系统推进
一是顶层设计。印发《高等williamhill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体系,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成立了教育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统筹指导、部署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021-12-07 14:49:46
武世兴:
二是选树示范。推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699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30个,从“点”入手,抓“点”促“线”,以“线”带“面”。建设10个课程思政资源库,将优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已建设课程思政优秀课程1400余门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700多个。三是建强队伍。组织举办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专业参训教师67万。正在组建课程思政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各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2021-12-07 14:50:11
武世兴:
四是构建机制。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建立了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落实推进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2021-12-07 14:51:26
武世兴:
第二,地方课程思政建设各具特色。
一是各地“动起来”了。北京、上海、湖南、重庆等省份召开全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研讨会,天津、吉林、河南、山西等省份出台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或方案,组建专门工作机构,统筹推动本地课程思政建设。二是示范“树起来”了。山东、湖北、安徽、广东、宁夏等省份开展课程思政系列示范项目选树,推出一批示范高校、院系、专业、课程、名师和教学团队等,形成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示范体系。
2021-12-07 14:52:42
武世兴:
三是教、研“热起来”了。黑龙江、内蒙古、四川、福建、甘肃等省份开展省级课程思政建设师资培训研讨、教学大赛、案例展演等,充分激发教师积极性。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纷纷涌现,据统计,目前中国知网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的文章累计发表量近1.6万篇。四是保障“建起来”了。江苏、河北、陕西、广西等省份建立本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课程思政督导检查、激励约束等常态机制。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政策配套和经费支持,上海累计投入上亿元,用“真金白银”支持课程思政建设。
2021-12-07 14:53:11
武世兴:
第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
一是校校推进重特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制定工作方案,启动实施“熔炉工程”“思业融合燎原计划”等,充分发挥各校办学优势和特色。二是名师带头重育人。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士、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武汉大学“六院士同上一门课”引发社会广泛积极反响。三是优质资源重共享。如对外经贸大学牵头组建财经类课程思政联盟资源库,同济大学牵头组建交通运输类联盟资源库,华中农业大学牵头组建农林类、南京理工大学牵头组建军工类、南方医科大学牵头组建医药类联盟资源库等等,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开展。
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以更加有效的措施,重点抓好分类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资源共建共享等,纵深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谢谢大家!
2021-12-07 14:54:51
续梅:
感谢武世兴副司长。接下来我们请黄小华副司长介绍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关进展成效。
2021-12-07 14:55:13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介绍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黄小华: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5年来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主要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育部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主要做法是“四个坚持”:
2021-12-07 14:56:54
黄小华: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强化。突出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学习,狠抓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列为首要任务,做出全面系统部署。2020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把“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列为首要目标举措。
2021-12-07 14:57:28
黄小华:
今年年初,教育部党组将2021年确定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年”,印发专项工作要点,提出一揽子工作举措。以建党百年为重大契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开展覆盖全体教师的师德专题教育,并依托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基地,开展海外归国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师德师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2021-12-07 14:58:51
黄小华:
二是坚持制度先行,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全面建立。依法依规健全师德规范体系,2018年11月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划定职业行为底线。同时,印发《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建立违规行为的受理处理和责任追究机制。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方向、工作重点、任务举措,与“十项准则”共同构建起国家层面关于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
2021-12-07 14:59:11
黄小华:
三是坚持德法并举,严管与厚爱导向鲜明树立。全面加强教师日常教育引导,推进建设师德全员养成体系,不断健全师德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励惩处工作长效机制。突出以德育德,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连续开展教师中的“时代楷模”以及全国教书育人规模、最美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的评选表彰,涌现出于漪、高铭暄、卫兴华三位“人民教育家”和张桂梅“七一勋章”获得者以及李保国、黄大年、钟扬、曲建武、卢永根、刘永坦等一大批师者典范。同时,严肃师德违规惩处通报,在教育部官网累计公开曝光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问题8批58件,形成长效震慑。督促各地各校对师德违规问题严肃查处,进行分级公开通报,做到“零容忍”。
2021-12-07 15:00:49
黄小华:
四是坚持第一标准,推进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落实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首要要求,严格师德考核,强化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研制《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文件即将印发。着力健全聘用引进、培养培训、评价激励、专业发展、流动退出等管理机制,最大限度激发教师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引导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努力成为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
2021-12-07 15:01:11
黄小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培育弘扬高尚师德、推进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贯彻落实,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完善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努力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2021-12-07 15:02:25
续梅:
感谢黄小华副司长,下面请宋凌云副司长介绍高校思政课工作的进展成效。
2021-12-07 15:03:39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介绍高校思政课建设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宋凌云: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williamhill思政课建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总书记多次对思政课建设做出指示批示,特别是2019年主持召开williamhill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身指导、亲切关怀下,在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坚强领导下,教育部党组统筹指导、精准施策,制定成套政策举措,创设全新机制平台,提供有力资源保障,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地各校担当作为、务求实效。5年来,高校思政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广大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高度认同,“四个自信”显著增强,高校思政课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展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方面的情况。
2021-12-07 15:04:39
宋凌云:
第一,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巩固。
政策供给持续不断。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办国办印发多份关于加强思政课、马院建设的文件,教育部出台系列配套文件,设立了高校思政课建设专项,思政课建设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政策供给更加有力。
专项工作接续发力。2017年至今,部党组相继开展了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教师队伍建设年、新时代创优行动、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大中小一体化等5个年度专项工作,形成稳扎稳打、层层递进的良好态势。
现场推进会效果显著。2018年起,部党组先后在上海、天津、北京召开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
2021-12-07 15:05:15
宋凌云:
第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壮大。
队伍数量显著增长。经过各地各高校不懈努力,近年来,全国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综合师生比已经达到中央要求。到今年11月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与2016年相比,思政课教师总数增加了6万人,其中专职教师增加4.5万人。
结构素质明显优化。9万多名专职思政课教师中,49岁以下的占77.7%,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应该说,高学历、年轻化已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特点。
社会影响不断扩大。5年来,许多优秀思政课教师受到中宣部、教育部表彰,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多有报道。思政课在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汇聚社会正能量等方面,日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1-12-07 15:06:30
宋凌云:
第三,思政课工作平台更加完备。
培训平台全面覆盖。5年来,中宣部、教育部培训思政课骨干教师4800人。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从16个增加到34个,培训量从每年的400人增加到4000人。举办了75期“周末理论大讲堂”,收看量超过273万人次。
展示平台示范激励。2019年起,教育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已有近800名教师获奖。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展示活动,直播观看量超过25万次。
管理平台升级提效。教师信息库、集体备课中心等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管理信息化水平,新设的思政课教师舆情监测研究中心,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基础信息数据。
2021-12-07 15:07:02
宋凌云:
第四,思政课改革创新亮点纷呈。
集体行动效果显著。2019年起实施的“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打造了一批省级品牌工作项目。湖南、四川、黑龙江、陕西、内蒙、云南等把“一省一策”项目与课堂教学、教师素质提升紧密结合,普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大思政课”声势壮大。会同人民网分别以“抗疫”“四史”“9.18”“奥运”为主题,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观看量超过1.5亿次。
“后备计划”精准培养。2018年起,教育部实施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累计增加近9000个博硕士招生指标,提升了后备教师的培养能力。
2021-12-07 15:08:42
宋凌云:
马院建设快速发展。5年来,高校马院由450余家发展到1400余家。中宣部、教育部重点建设了37家全国重点马院,教育部支持建设200余家示范马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马院已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学科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全国马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由2016年的39个增加到104个、一级硕士点由129个增加到279个,学位点数量位居各学科前列,为推动马院和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1-12-07 15:09:02
续梅:
感谢宋凌云副司长,接下来请闵辉副书记介绍上海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施情况。
2021-12-07 15:10:26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闵辉介绍上海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闵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以来,在教育部指导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们发挥教育部、上海市部市共建机制优势,全面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下面就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第一,以整体化、体系化机制创新破题。
一是强化省级整体统筹。全面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领导,成立市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5位市领导和22个委办局负责同志组成,负责专门审议决策和统筹推进高校思政工作重大事项,省级区域整体统筹效能明显提升。
二是坚持体系化布局推进。横向上创新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体系,内圈抓课程、中圈抓校内、外圈抓社会协同;纵向上坚持大中小一体化,全面推进课程、队伍、资源一体化建设,让建设成果助力学生发展。
2021-12-07 15:11:34
闵辉:
第二,以针对性、协同性举措创新解题。重点介绍七项改革举措。
一是以“思政课改革”引领williamhill育人。着力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突出课程协同。通过实施专项行动计划,率先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本科高校全覆盖,创新建设聚焦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课程群构架逐步形成、不断繁荣。着力建强高校马克思主义集团,突出马院协同。5年来,支持建成3家全国重点马院,布点建设15家市级示范马院,强化分类评价、协同发展的整体布局,为思政课建设提供组织保障。着力推进思政课建设“优质均衡”发展,突出公、民办高校协同。实施民办高校思政课专项扶持计划,不断“抬高底部”,力争思政课建设的省域“优质均衡”。
2021-12-07 15:12:20
闵辉:
二是以“课程思政”撬动教师教书和育人并重。创新提出和率先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仅推动各门课在价值取向上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又为教师全员协同育人做出了制度性安排。上海课程思政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是以“易班网”服务全国大学生。在教育部的指导下,易班于2009年在上海诞生。不同往昔的是,今天的易班“芯”在上海,“身”在全国,已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入共建的高校1774所,大学生实名注册用户2695万人,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协同育人空间。
四是以“文教结合”深化文化育人。打破围墙,实施“文教结合行动计划”,每年常态化推进近300场高雅艺术进校园,创新推出《望道》《钱宝钧》等近20部原创校园“大师剧”,探索建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沉浸式思政模式。
2021-12-07 15:13:27
闵辉:
五是以“医教结合”做强心理育人。依托学生心理健康医教协同机制,建设专职教师、医院专家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畅通心理危机和精神障碍学生医疗转介通道,健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干预转介、康复治疗的闭环系统,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心理育人长效机制。
六是以“教师思政”保障“三全育人”。在全市高校全覆盖增配分管教师思政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全覆盖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全覆盖建立专门队伍,率先出台教师工作部标准,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上海教育系统先后涌现了“人民教育家”“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等一大批受全社会认同的先进典型。
2021-12-07 15:14:21
闵辉:
七是以“开门办思政”融合校园内外。构建校际联动、区校联动、校社联动、校企联动等四个协同育人机制。全市2000多家社会场馆成为“实践课堂”,一批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成为“育人基地”,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成为“指导老师”。同时,上海市正在推进校外教育的地方立法,依法保障和弘扬社会各界承担育人责任的良好风尚。
下一步,上海将对标对表中央、教育部新要求,进一步强化省级统筹机制和校级落实机制,巩固好办法、升级好做法,着力破解难点和瓶颈,整体推动上海高校思政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上海“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升级版,建设示范区。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2021-12-07 15:15:48
续梅:
感谢闵辉副书记,最后我们请向波涛副书记介绍清华大学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的有关情况。
2021-12-07 15:16:09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介绍清华大学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向波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清华大学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教育部一系列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下面,我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工作情况。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思政工作顶层设计。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双主任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教师工作委员会、师德建设委员会,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落实、院系主动作为、师生校友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机制。召开全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各院系专题工作会,以“1+X”方式全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出台williamhill党委意见和25项配套措施,制定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台账,建立跨部门协调推进机制,williamhill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协同性、实效性明显提高。
2021-12-07 15:17:35
向波涛:
二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三抓三促”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抓关键群体、促全体参与,形成全员育人自觉意识。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新生导引课、形势与政策课,完善教育、管理、考评相关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干部职工管理服务育人的积极性。抓有效载体、促全面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整合科研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推动形成育人合力。抓重要环节、促全线贯通,打造全过程育人体系。建立从入学到毕业就业的全过程培养体系,通过“第二成绩单”全面记录学生的各方面成长;坚持“充分选择基础上的重点引导”,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80%以上的毕业生到国家重点行业领域和地域就业。
2021-12-07 15:18:16
向波涛:
三是注重思想价值引领,建设课堂内外一体融合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设立思政实践课,建立思政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和“翻转课堂”,提升课程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一院一策”推进落实,组织跨院系“同行备课会”,推出“同行锦囊”,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导学思政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导学互动全过程,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构建“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体系。每年超过1000个支队、1万人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打造“乡村振兴工作站”“初心服务团”等品牌项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2021-12-07 15:19:42
向波涛:
四是大力弘扬“又红又专”传统,引导教师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实施新教师导引计划,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构建全周期教师职业发展体系。发扬“共产党是先进科学家的光荣归宿” 传统,成立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三年来,76名教师光荣入党。强化“教书育人是教师第一学术责任”的理念导向,开展“新百年教学成就奖”“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老师”“研究生良师益友”等评选活动,广泛宣传王大中、赵家和、钱易等优秀教师事迹,引导教师成为“大先生”。
2021-12-07 15:20:11
向波涛:
五是把握重要契机开展教育工作,铸牢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拓展思政教育场域,打造参与式、体验式实景课堂,结合国庆70周年、庆祝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开设“国家意识与青年责任”等系列课程,广泛开展主题党团日、文艺作品创作等活动,让师生在“我与国”“我与党”的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接受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丰富活动内容载体,融入理论性、价值性思想内涵。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拓展“云思政”,书记、校长3次为5万余名师生云端“同上一堂课”,辅导员工作、党团班活动全方位上线开展。在11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中凸显家国情怀,联欢晚会中设立“致敬”“向母校报告”等环节,让学生深刻感悟传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传统,自觉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
介绍完毕,谢谢大家。
2021-12-07 15:21:57
续梅:
感谢向波涛副书记。我们六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进入答问环节,看看记者朋友们有没有问题。
2021-12-07 15:22:24
新华社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新华社记者:
我们注意到,5年来,很多高校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系统化、模块化和精细化,推出了创新情景教学、主题班会等各种各样的形式。请问教育部下一步还会有什么样的举措,来使我们高校思政教育更加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谢谢。
2021-12-07 15:23:43
魏士强:
好,我来试着回答一下你的问题,首先感谢你的提问。关于这项工作,我想用这样四句话来回答。第一,要精准对接需求。第二,要深化优质供给。第三,要完善落实机制。第四,要转变教育方式。
首先是精准对接需求。我们要结合重大时间节点、重大主题等组织开展年度性调研和专项问卷调查,深入了解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精准把脉他们存在的思想问题、实际需求,了解真问题,把问题搞准以后,才能精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21-12-07 15:24:10
魏士强:
第二是深化优质供给。就是以建设重大平台为牵引,坚持体系化建构、网络化联动、精准化供给,加快建立各类具有重大牵引功能的平台基地,为高校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优质资源供给和丰富实践载体。比如,成立若干区域性理论宣传阐释平台,聚焦正面引导、典型引领、错误思潮批判等重点,实时为区域内高校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问答和热点解读。还比如,我们可以设立立德树人大数据赋能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找准工作切入点,联通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学业辅导等工作形成服务大数据解决方案,为精准思政提供平台和支撑。
2021-12-07 15:25:35
魏士强:
第三是完善落实机制。要压实立德树人任务,加强党对williamhill的全面领导,切实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williamhill一切工作的标准,推动williamhill三级党委书记聚精会神抓立德树人工作。比如,我们要完善评价体系和预警监测,从行业影响带动、推动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先进标杆示范、学生全面成长等维度评估高校立德树人成效,把握育人方向,并及时校准偏差。
2021-12-07 15:26:13
魏士强:
第四是转变教育方式。刚才向波涛书记说了,盐融于水,是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教育方式是影响教育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要以学生乐见的方式,比如情景式、互动式教育;用他们易于接受的语言,比如体现时代性的话语;营造他们易于接受的氛围,比如平等对话、互动参与等,来提供供给,使他们能够在喜闻乐见、易于接收的情景和方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短时间内强制灌输和持续重复说教等方式,已不适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强制灌输,持续不断的、重复的说教等方式,可以使学生短期内转变一些思想认识,但既到不了学生血肉中,更进入不了灵魂,正如一棵树长不好,出现一个大的结疤,树的结疤还可以成为根雕等方面的艺术品,但是人的思想上长了结疤对学生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所以我们要力求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我就回答这些。
2021-12-07 15:27:31
南方都市报记者提问。(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南方都市报记者:
课程思政建设是要让每门课程发挥育人功能,教育部如何针对不同学科的专业课程,推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另外,清华大学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谢谢。
2021-12-07 15:28:51
武世兴:
谢谢这位记者。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强调,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对于不同的学科专业来说,就必须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以我们必须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我们教育部来讲,我们主要是从5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第一,通过政策引导。大家都知道,我们印发了《高等williamhill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这个《纲要》里面,明确要求要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且对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学、医学、教育学、艺术学等七大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做了重点要求。
第二,做好示范引领。我们面向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推出文理工农医各类型的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做到了学科门类全覆盖。
2021-12-07 15:29:13
武世兴:
第三,我们对老师进行培训,来推广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刚才我也说到,我们举办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邀请了文理工农医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专家,来介绍他们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来解释这些老师心中自己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疑惑和问题,跟老师直接交流。这样的话,这些老师看到同一专业的课程是怎样讲的,举一反三来讲好自己的课程思政。
第四,我们做资源共享。刚才我也说到,我们建设了10个课程思政资源库,把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形成了包括财经类、交通运输类、农林类、医药类等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系列资源库,我们的老师都可以从资源库里看到课程怎么讲,怎样来挖掘,然后来讲好自己的课程。
2021-12-07 15:30:52
武世兴:
第五,研制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现在我们正在组织100多个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这些教学指南,立足各个专业类不同的育人特点和育人要求,明确各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重点、方法、评价,我们还要求每个专业类做一个代表性课程的课程设计,这样可以帮助不同专业教师准确把握本专业类课程思政要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做好。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课程思政建设在不同的学科专业落地落实,见功见效。谢谢。
2021-12-07 15:31:12
向波涛:
我来补充介绍一下清华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williamhill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因为这是落实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推动过程当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在williamhill层面形成抓好课程思政的共同认识。在williamhill教学委员会下面设立了专门的课程思政委员会,也成立了williamhill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都由williamhill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主任。通过全校教育工作讨论会,就课程思政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研讨,促进形成广泛共识,大家共同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到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不能硬融入,确实要“如盐在水”,在各门课程有机融入价值塑造的元素。
2021-12-07 15:32:15
向波涛:
第二,全校联动,分类别进行探索建设。一是构建“williamhill-部处-院系-教师”的四级联动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定位。针对不同院系的不同特点,实施“一院一策”的课程思政培育建设方案,现在已经有两个批次的院系启动了试点。二是针对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体育课程、实践课程等不同课程特点,进行分类探索,打造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形成示范效应的引领性课程。
第三,加强对教师的全方位培训。推出了“同行锦囊”三分钟音频课,有100多个课程思政的典型案例供教师分享借鉴。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培训模式,就是“1+X”,每次面向教师的培训,有1位部处代表宣讲williamhill整体的制度方案,院系还有一线教师的代表来讲具体的方法和相关经验。
2021-12-07 15:33:21
向波涛:
第四,改进评价,深入研究。在教师评价当中,全面实施“教学档案袋”制度,把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包括课程大纲、讲义、作业等等,都纳入到教学档案袋。一方面使得对教师的评价更加注重教学、更加注重育人的权重,另一方面,客观上也给教师提供了反思教学的机会,引领教师将课程思政切实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建设。同时设立了一系列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专项课题,来加强对课程思政规律的深入研究,持续推动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成效。
我就补充这些。
2021-12-07 15:34:02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张珏瑛/摄)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一直都特别关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问题,5年来,这支队伍规模实现了突破性增长,请问接下来在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方面有什么具体的举措和部署?谢谢。
2021-12-07 15:35:21
宋凌云:
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考虑是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总体上思政课教师的素质,近几年是以年轻化、高学历为鲜明特点,应该说是适应我们现在教学的需要。但是,也有一些教师的素质还需要提升。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聚焦打牢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理论功底和提高教学能力这两个重点,坚持系统性思维,建设共建、共商、共享的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着力解决教师教学能力和理论功底不足的问题。
2021-12-07 15:36:21
宋凌云:
有这样几项工作:一是做实线上教研。以设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集体备课平台为网络支撑系统,建设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的线上“大教研室”,就是“中央厨房”。二是聚力资源开发。以我们正在建设的8个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中心为教学资源的开发系统,按照各门思政课的教学专题,开发建设教学急需的问题库、案例库、课件库、示范教学库等教学资源。三是专家咨询指导,发挥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审核评估把关作用,为教学资源开发提供智力和人才的支持。四是实现个性化推送。对接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基础数据系统,加强移动网络平台建设,为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提供具有权威性、科学性、时代性,符合教学需要的个性化教学资源。五是分专题轮训,组织34个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每年分专题开展轮训,将理论研讨、方法创新、教学展示、观摩研讨融为一体,助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我们各个子系统已经建成了,明年初我们将推进系统的集成,使教研系统建成运转。谢谢。
2021-12-07 15:36:55
中国青年报记者提问。(张珏瑛/摄)
中国青年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要善用之”,请问上海的“三全育人”思政体系在建设“大思政课”上是怎么运作和保障的?谢谢。
2021-12-07 15:37:26
闵辉:
谢谢你的问题。经过前期的建设,上海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以一体化的理念开展“大思政课”的建设,具备了有利基础条件和工作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内圈上,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重点提升思政课质量。同时,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为辐射的高校课程育人体系,重点解决的问题就是让各门课在价值导向上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2021-12-07 15:38:04
闵辉:
在中圈,抓好校内各类育人元素与思政课的融合协同。比如,将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又如,充分利用高校红色资源、红色校史,创新推出原创校园“大师剧”,以鲜活的形式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又比如,在易班网络平台建设思政课教学和互动空间;还比如,引导学生社团成立”大学生理论宣讲联盟“等,让学生在”学中讲、讲中学“,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通过校园内第二课堂和网络空间丰富多彩的育人元素与思政课充分融合,赋予了思政课新的活力。
2021-12-07 15:39:59
闵辉:
在外圈,通过社会资源为思政课提供丰富实践场景。发挥省级党委和政府的资源统筹优势,有组织地建成了一批红色研学路线、一系列红色资源图谱,共同为思政课服务,让全市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和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成为”实景式思政课教室”,让文物史料成为“会说话的思政课教材”,让劳模英模、能工巧匠等优秀人物成为“社会大课堂思政课教师”。前不久,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成立了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就是要把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所拥有的宝贵资源,用以立德树人。
此外,上海思政课建设的一体化理念和实践还体现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上,通过组建一体化教学指导委员会、搭建一体化教研平台、打造一体化集体备课基地、构建一体化“赛训”机制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建好思政课。谢谢。
2021-12-07 15:40:36
封面新闻记者提问。(张珏瑛/摄)
封面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各地一些williamhill正在不断加强师德考核评价,完善教师招聘环节的师德表现、思想政治考察机制,请问下一步关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还有哪些新的举措?谢谢。
2021-12-07 15:41:54
黄小华: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更好更实的成效。
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健全落细落实体制机制。我们将做好《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压实高校二级集团院长和书记的直接责任。同时,建实建强党委教师工作部,理顺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能和运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2021-12-07 15:42:26
黄小华:
二是强化正面引领,深化师德宣传和教育。我们将持续加大优秀教师典型宣传,引领广大教师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同时,创新教育方式,持续推出一批教师题材的优秀影视剧,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政治素养,厚植爱国情怀。另外,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培训机制,强化“四史”和国情教育,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
三是保持高压态势,加大对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问题的查处和通报。对师德失范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教师,依法依规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实行教育全行业禁入。同时,指导各地各校完善分级通报制度体系,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2021-12-07 15:43:10
澎湃新闻记者提问。(张珏瑛/摄)
澎湃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之前关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全国高校思政会中谈及的重要问题,但是近年来社会上总有一些声音质疑名校学生出国深造现象,担心人才外流,为他人做嫁衣,请问我们如何回答好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谢谢。
2021-12-07 15:44:37
魏士强:
我回答一下你这个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工作的神圣使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重中之重。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2021-12-07 15:45:36
魏士强:
一是线上线下涵育。善用“大思政课”,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四史”宣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化青年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
二是榜样示范带动。多维度引导学生树立为国成才的学习观,持续组织好“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最美奋斗者等先进人物走进高校,面向广大师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善于用身边的典型影响学生,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为国读书,读书报国。
2021-12-07 15:46:58
魏士强:
三是走出校园感受。深层次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融入祖国需要作为行动选择,持续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部队、西部地区、基层一线、科技前沿阵地等,建设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基层走访、国情考察、用人单位调查等方式,大力宣传选择到西部、基层、艰苦地区和行业里面的优秀毕业生,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学生将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2021-12-07 15:47:34
魏士强:
至于社会上有些声音质疑名校学生出国深造这个事情,我想说这么几句话,一是要全面理解留学政策。“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是我国多年来的留学政策,进入新时代还是要一以贯之地实行。二是对出去的学生要充满信心。比如,在抗疫中我们也能发现,留学生群体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我们是要树立信心,他们这一代人里面,也是可勘大任的。三是要放宽视野来看待这个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世界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这就需要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培养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
2021-12-07 15:48:06
续梅:
好,我看记者朋友们也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们答问环节就到此结束,也感谢各位记者的提问和嘉宾的回答。立足立德树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将继续为此不懈努力。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
(结束)
2021-12-07 15: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