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oe(微信:专案管理生活思维,projectup)
有人问我一个有趣的问题:「若身边有些朋友常常来抱怨,不管我怎么给予建议,状况似乎都不见好转。 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会出现反覆抱怨相同的事情。 到底我该怎么帮忙他们才好?」
这还真是个麻烦但又常见的问题。
大家身边总有一些认识的人,是常常会来跟你抱怨他的人生大小事。 可能是老板不公平、可能是同事不友善、可能是公婆岳父岳母不喜欢他、可能是朋友欺负他、也可能是情人或伴侣对他不好。 总而言之,好似世界上最悲惨的事情都被他们碰光了。
如果真的是命运多舛造化弄人的那种,通常你会觉得很同情,但爱抱怨的朋友往往又不是如此。 听他们讲着讲着,总会让人觉得:「如果那件事情不要这么处理」、或是「若换个观点看这件事」,其实结果可能大不一样。 更伤脑筋的地方是,如果当事人抱怨完会做些改变,或是会让自己远离那个环境倒也罢,通常是第二天他们又默默的回到他们抱怨的环境中。 然后,过一段时间后,却又出现相同的不平并找你倒垃圾。
这问题处理起来其实很简单,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唯一的麻烦在于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
意思是,你有两个选项,但这两个选项偏偏是互斥的。 要么,你就当他的好朋友;要么,你就当他的救赎者。 遗憾的是,当好朋友你就帮不了他;当救赎者你就很难继续是他的好朋友。 陪着他想方法,他可能会生气;单纯听抱怨,他又一直陷在那状况中…
但为何这两条路不能兼容? 我打算用鲁迅写的这个故事来回答你: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作者,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连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窝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嘛…。"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鲁迅这篇文章虽然大部分的导读都是从「华人传统的奴性」着眼,但我觉得所谓奴性,其实不过就是人不敢走出安适区的意思。 这对于是不是处在实际被奴役的状况或许关系不大,毕竟任何人都可能会在面对改变时恐惧而退缩。 当然,讲的哲学一点,大部分的人思想上其实都处在「被奴役」的状况-一方面羡慕别人的自由自在或是活得比自己好;可是回头来,却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也不信自己值得那样自在的人生。
事实上,若你注意,你身边那些勇气足够的人,本来就不是会经常在抱怨的一群。 或许他们会发发牢骚,但发完了总会客观的检视状态并督促自己做些什么。 人的成就未必总跟才智有关,但往往跟有没有勇气展现执行力,并让这决定坚持下去,有很大的关连。 我们周围那些略有成就的人,通常在意志力、执行力、还有勇气上面,确实是比较突出的!
但那些反覆来找我们抱怨或觉得自己总陷入各类人际困境的人,其实是没有什么改变的勇气。 也因为他们没有勇气,需要的通常不过就是一两句:「别胡说,这不是你造成的,你其实是很好的!」、「你其实很棒,那个XXX怎么能这样对你!」、「这些事情真是太不公平了!」、「这样的事情真的太过份了!」之类的空言安慰。
你若认真给了建议,其实有可能会戳到他们的痛处。 虽然我相信大家理性建议的方法恐怕都是对的,但当事人偏偏就容易无法接受。 你若坚持押着他执行,你可能扮演了「救赎者」,却可能最后将失去这朋友。 此外,因为对方往往没有坚持到底的勇气,对的方法最后可能带来更不好的结果。 但你若只是陪着安慰、聆听、点头、与认同,虽然问题始终没解决,但对方可能才觉得你是真朋友。 对方发泄了情绪,又有力量回去面对人生了! 很两难吧? 真的~
至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对方真的有改变的打算,方法真的还是其次。 要改变,自己先得有想解决问题的动机。 并让当事人主动去找方法,进而才会产生根本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