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的捍卫者和反对者们常常打得不可开交,
捍卫者们认为回忆总有一种魅力,回忆里已故的爷爷做饭是最好吃的;小时候的友谊是最单纯的;
童年看过的动画片玩过的游戏,都是经典,比现在小孩儿喜欢的那些,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而反对者则是这么反驳的:
世界一直是糟糟的样子,只不过那时候你单纯,感官都还没打开,再烂的剧都能津津有味追下去。有些人那时候行,现在不行了。有些人那时候在,现在不在了,这都加重了你的错觉。
现在的你复杂、多疑、挑剔、你本能地抗拒,经常不高兴,因为你知道的多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想跟你聊聊,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回忆过去?回忆真的有那么美好吗?
过去是留底照片
回忆则是美图自拍
我们对于过去经历和事件的记忆,被称作情节性记忆(episodic memory)。人们往往认为,自己回忆起的情节性记忆,都是准确、真实的。
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我们开始记住一件事,到事后去回忆它,在整个过程中,差错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一个环节。
重构记忆(reconstructive memory)理论告诉我们:回忆是我们在对某一段情节性记忆进行重构,而这一过程会受到很多影响,比如个人感知、想象、对外界客观事实的记忆、信念、社会影响,等等。
例如,大众文化总是告诉我们,长大之后我们和周围人更难以交心,所以,我们在回忆小时候的友谊时,记起来的全是和朋友吃着薯片喝着可乐打游戏的日子,会想象当时的关系比现在更加“纯粹”。
我们的大脑会选择性地遗忘小时候关系中幼稚的争吵、不加掩饰的恶意,而强化那些“分享零食就是好朋友了”的美好时刻。
此外,当我们只真正记得过去发生某事的某些方面时,我们的大脑会进行虚构(confabulation),即通过已有的、与事件本身无关的知识,来“自动补完”这段记忆,让重构的记忆更加完整连贯。
所以我们在重构记忆的过程中,经常会“记岔了”,甚至出现与事实相差甚远的情况。
物还在,人还在
岁月已经不再了
怀念过去,不仅是怀念某段记忆本身,也可能是在怀念曾经自己的某些状态。
小编身边有一些朋友,总是很怀念学生时代,也总是很羡慕那些还在williamhill读研究生的朋友。还有一些已婚的朋友,总是很怀念单身的日子。
发生的事情无法逆转,曾经的时光无法倒流。相对于现在,过去是一种永恒的丧失。
长大后的我们,失去了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不必为未来打算的轻松感觉;工作之后,失去学生时代的寒暑假,和那些跟朋友们在校园里无所事事闲逛的时光;结婚后,我们也会失去单身和恋爱时的自由,扛起许多必须负担的责任。
当我们丧失了所爱之人或所爱的事物,就很容易沉浸在关于他们的回忆中。
常常回忆过去有多美好的人们,也是在以这样的方式,缅怀着已经不会再来、且被我们的大脑美化过的过去。
而这,正是那些反对回忆的人们所警惕的,微博@里八神写道:
李若彤带雕上电视了,朱茵牵驴也出来了,《我爱我家》要拍大电影,心情复杂。不想见美人迟暮,不想见冷饭再炒,已离开的的九零年代就让它离开。
沉浸过去需谨慎
既然我们的回忆是不真实的,过去是已经失去的人生,那么问题来了:总是怀念美好的过去,是不是就一定是不好的呢?会有什么好处吗?
好处是有的,但是需要谨慎对待。
1. 留意你怀念过去的方式
南安普顿大学心理学教授Constantine Sedikides及团队的研究发现,当我们将回忆过去作为思考人生的一种方式,问自己过去的经历给人生带来了怎样的意义的时候,回忆过去对我们就会是有益处的。
但是,许多人怀念过去,是在和当下做对比,不满于现状,认为“过去比现在好多了”、“旧时光才是生活”。研究者们指出,这样缅怀过去的方式,并不会为身心健康带来任何好处。
2. 留意你怀念过去的频率
回忆过去的频率也需要控制,以达到回忆与现实的平衡。在同一研究中,Sedikides教授甚至具体地提到,缅怀过去最好不超过每周3次。
3. 留意你是否在依恋关系中感到不安
在过去,有研究表明,怀旧可以缓解一些负面情绪,例如孤单感、空虚无聊,等等。
但是,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怀旧是否能够缓解负面情绪,与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也有一定关联。
以悲伤的情绪为例,对于那些没有安全感、在社会关系中信心不足的人而言,怀旧并不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走出悲伤。
回忆是我们终究会松手的那个拥抱
那么,如果发现自己沉浸在对于过去的追忆中,难以自拔,又要怎么办呢?
我们或许需要一些正念(mindfulness)练习。
正念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绪会从无法倒回的过去和不确定的未来,被带回到此时此地。我们会更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是活在当下的。
小编曾经也很喜欢怀旧。后来忽然发现,记忆中的老北京糖葫芦可能难找了,但街边新开的火锅店也很好;小时候炎热的夏天吹着风扇吃西瓜很美好,但现在,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只要让我开空调,我觉得吃什么都很美好。
紧紧的抱着回忆,也许你会得到短暂的安慰和温暖,但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次拥抱,都将以松手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