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跟周围的人相比——
我总是抱怨多一些
负面情绪多一些
恋人少陪我一会儿就难受
我刻意不去过度依赖,却控制不住
我想掌控的事很多
没按照计划来会让我崩溃
我时常很慌
总觉得现在的一切不够好
我很爱我的伴侣
但我觉得我配不上长久的爱
Ta总有一天会离开…”
今天我们来聊聊“安全感”。
“安全感”,或“不安全感”,只是一个用来帮助我们理解自己需求的概念,不要反感它,去更加全面的了解它,我们会活得更自在。
很小的时候,在我们可能不记得的时候,内心安全需求被满足的状况,确实会影响到成年后,对于和安全、安稳相关的体验。
大部分人可能会偶尔缺乏安全感,但也会有一部分人,会总是处在不安或慌忙状态中。这显然是一个可以改善的状态,不如从阅读这篇文章开始,尝试做一些改善。
我感到安全吗——
如何识别自己的“不安全感”?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微小的细节可以暴露出“不安全感”的行踪。
1. 你自言自语的时候,在哭还是在笑?
最容易被识别但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就是我们每天脑海中会出现的“自我对话”。不知道你是否留意过你脑海中持续不断的心里独白?这往往是了解自己的绝佳入口。
自我对话对人的身心健康可能会产生积极正面的意义,也可能会造成负面不利的影响,这往往取决于我们内心独白经常关注的焦点。如果我们过多关注自身的不良品质,就会经常产生消极的自我对话,从而不会去进行自我维护,这会让我们容易失去安全感。
反转:
*避免对自己过于严苛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你是不公平的。对自己的不满意,不一定客观,却会实实在在影响你的情绪、动力,和对生活的期望。
*每天早晨看着镜中的自己,说出3条你喜欢自己的原因。你别瞧不上这个办法,一开始你可能真的想不出3个。请记住,对待自我的态度越积极,你就越容易变得自信,屏蔽那些缺乏安全感的自我对话。
2. 容易引起不安全感的情境,是否会反复出现?
有时,我们的不安全会反复在一种情境中出现。
除了看到这个带来不安全感受的事件本身,我们还可以梳理一下,是否在某些特定的社会情境下,会伴随着“不安全感”。
有时候,因为经历或记忆,我们的内心会把一些情境和“不安全感”用特定的模式联系起来,并且开始习惯于用这一种模式重复这种不安全的感受。
比如,如果你在旅行前感到紧张、焦虑,担心旅行会因为时间、天气、等待同伴等而被影响,就会在旅行中更容易对周围的人态度不善,那么你可能会因为对旅程过程的忧虑而真正失去安全感。导致有一些意外发生,就心情崩溃,从而让旅行充满不快。
反转:
*在某些社会情境中,你会感到自己做什么都不合适,也不想因为不良的结果而感到尴尬。这个时候可以用可视化技巧来平复心情。 想象自己心态舒缓,轻松愉悦地观察并享受事情本身的样子。
*练习在产生不安全感的情境中,更加主动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么做一开始可能会让你不适,但随着你的需求得到有效表达,你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因为,不喜欢将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说给他人听的人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愤恨。如果你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很被动,那么你的愿望就很难得到满足,你也会因此感到愤怒和羞耻。
*警惕自己的强控制欲和欺负人行为。欺凌的本质就是通过掌控局势来避免不安全感。当你渴望获得掌控感时,深呼吸,听听别人的需求,试着通过合作来获得成功,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
3. 听一听周遭的人怎么说?
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会导致很多困扰,但当局者迷,我们往往并不能识别自己的不安全感。
这时,我们可以向值得信赖的亲朋好友求助。在哪些人面前我们更加沉默寡言,在哪些事情面前我们会更加慌乱,在哪些场合下会表现得非常不自在?
比如,你的朋友可能会反馈说,“你似乎费尽心力要和那些很酷的人交朋友,你在他们身边时说话音量会升高。我觉得你是个很棒的人,也能带给大家很多东西,你应该变得更加自信。”这就有助于我们在相对应的情境下更好自我觉察。
反转: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给予你有建设性的反馈。找一个诚实,性格温和尊重你的亲人或朋友来征求意见。
*简单直接,询问对方,你是否表现的很没安全感,请他们诚实地回答。
4. 你是如何处理冲突的?
我们处理冲突的方式,往往跟过往的经历导致的不安全感有关。
回忆一下你所遭遇的冲突,搞清楚产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你的反应或许并不是因为对方的话而产生的,这些负面情绪通常是由于缺乏安全感导致的。
比如,你在小学时有阅读障碍,因此而感到缺乏安全感。在你成人后,如果有人某天开玩笑说你遗漏了一些文件上的内容,你就会非常生气,因为他的话触发了你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不安全感。
此外,当我们面对冲突时,我们往往会进入应激的状态。
此时,我们的自我防御性和攻击性都会增强。但是,冲突时我们的态度可以暴露出我们最本能的一面。如果留意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在应对不同情况和不同人时,你的反应会有所不同。
反转:
*仔细观察自己会因为什么事情和别人起冲突。无论是和家人、恋人、同事,我们焦躁、失控的背后,到底在惧怕什么,可以让你看到你对于什么方面更缺乏自我认同,或觉得自己不行。
不安全感的成因
1. 不安全依恋
人幼时与家长的关系会影响到他处理关系、理清情感的能力。
如果家长给孩子带来不安全感,那么孩子成人后的恋爱关系就会受到影响。虽然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但大部分成人的依附关系都能归为四个类别,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安全型依附关系:这类人很容易与他人产生感情。
焦虑型依附关系:这类人虽然想和他人产生情感的羁绊,但却惧怕对方不喜欢自己。
逃避—不在乎型依附关系:这类人个性独立,不愿依靠他人,也不愿意被他人依靠。
逃避—恐惧型依附关系:这类人渴求亲密关系,但却害怕受到伤害。
2. 家庭动力
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成年后的行为举止。
有些影响是积极美好的,有些则会产生问题。很多时候,不安全感来源于你与家人之前和现在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甚至会影响到你对成人后某些关系的选择。
列出所有直系亲属的名单。在每个家庭成员的名字后写上他对你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负面的干扰。
比如,如果你的父亲重男轻女,喜欢你的哥哥而冷落你,那你可能会产生极度的不自信。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到你和父亲、哥哥的关系,也可能对你成人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打破这些成因
让安全感进来
1. 开拓自己的后天支持——友谊
家人和朋友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朋友可以后天选择。
有时候,你跟朋友的关系可能比家人还要亲近。朋友的互相倾诉和支持,可以帮助你修复“安全感”。
当然,有的时候,你的朋友也会让你觉得没有安全感。比如,你有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朋友,每次一起出去,他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你会因此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不招人待见。出现这种情况时,你需要多关注自己的优点,这是学习不去过度批判自我的机会。
2.
别怕,心理咨询师没有毒——
一群和你一样的普通人
对于经常体验到不安全感的人,可能需要一把打破不安循环的斧子。
但是由于我们被很多事情一起推着走,所以往往只能看见当下的事件,在这份不安全感的背后,可能还有着长长的脉络,这是心理咨询有意义的部分——让我们能看清楚自己的不安全感是因为哪些东西触发、问题的来源究竟是什么、以及导致我们不安感的固有信念是什么。
看清楚这些,就是我们重新出发的时刻。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换一个新的更积极的信念去取代过往的消极信念,可以在面对相同情境时,做出跟过往不同的选择,可以在冲突和焦虑的时刻,重新去选择自己的应对方式。这些是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你做的事情。
无论你选择什么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都请给自己一些时间。
不安全感的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改变,需要我们耐心地梳理那些旧岁月,以及从今以后,做一些不一样的选择,为了我们的新时光~